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部简介
发布时间:2016-04-11 阅读:36次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民盟地大支部的前身是民盟北京地质学院支部,成立于1952年,首届主委池际尚院士,委员由兰仲雄、张瑞锡、朱锡爵、杨凤华组成。民盟地大(北京)支部直属民盟北京市委领导。“文革”期间,民盟地大支部被迫停止活动。直至90年代初,民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部成立,在新任主委马哲生教授的领导下恢复活动。此后支部经历了几次换届改选。现任主委由我校珠宝学院施光海教授担任。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曲折和发展,民盟地大(北京)支部克服困难,善尽盟员义务,取得了突出成绩,焕发出勃勃生机,多次荣获民盟北京市委盟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4年11月,民盟地大支部被民盟中央委员会评为“中国民主同盟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
截止2015年12月,我校共有成员49人,支委由施光海、高世臣、彭军还、李福芹、谭丹、田毅、白晗夏等7人组成。施光海任主任委员,高世臣、彭军还任副主任委员。
在政治上,民盟地大支部在民盟北京市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多年来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亲密合作,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参政党的作用,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具体而言,民盟地大支部参政议政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人大和政协工作,积极反映校情民意,为及时解决与学校教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参与民盟北京市委的课题调研,成果显著。
3、参与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的监察工作,以多种形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4、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并结合支部自身优势献计献策。
在学术上,五十多年来,盟员在教学和科研本职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省部级奖,国际青年地质科技奖等荣誉。
回顾历史,昂首现在,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盟地大支部将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盟员的思想建设,发扬实践创新精神,为祖国、为首都、为地质大学,为民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