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社简介
发布时间:2016-04-11 阅读:105次
九三学社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参政党。
九三学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社的前身是九三学社北京地质学院支社。1952年成立筹备组,1954年5月正式成立支社,当时有社员11人。首届主委:张席褆,副主委:杨遵仪,郝诒纯。九三地大支社在北京地质学院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66年8月九三学社地院支社因“文革”被迫停止活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时期,支社恢复活动。1987年11月改称九三学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社。
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九三地大支社取得了长足发展,曾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多次被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中共海淀区工委评为先进集体。2015年12月,颜丹平被九三学社中央评为“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
截止2015年12月,我校共有社员56人(另有校外1人),支委由颜丹平、赵国春、王英滨、于翔、杨红云、李郁英、黄少芳等7人组成。颜丹平任主任委员,赵国春、王英滨任副主任委员。社员中现有国务院参事1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北京市政协委员1人,海淀区政协2人,多人担任过九三学社中央、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九三学社海淀区委的领导工作。随着中青年骨干逐年加入,支社不断发展壮大。
九三地大支社自成立以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共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一直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为了更好适应新时期对民主党派的要求和民主党派的新任务,九三地大支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高社员政治思想觉悟和素质,竭力搞好本职工作,为地质大学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政治上,九三地大支社组织社员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履行参政党的职责。每年举行两次“议政日”活动,对社会热点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对学校的大事进行调研和讨论,提出建议或形成提案,为社会、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取得成效。具体而言,支社在参政议政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为学校的建设献计出力。
2、配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并结合我校工作进行调研。
3、通过人大、政协进行参政议政活动。
4、组织开展“议政日”活动。
在学术上,九三地大支社汇集了一批优秀的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深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如尹赞勋、张席褆、袁复礼、袁见齐、杨遵仪、郝诒纯、杨起、苏良赫、张咸恭、王濮、顾佛等。作为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优良的学风及高尚的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着地大人。近二十年来,支社成员积极投身学校的改革、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研究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千余篇,专著百余部,获得国家和部委多项科技成果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有12位社员先后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新世纪新阶段,九三地大支社将进一步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为祖国、为首都、为地质大学、为九三学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