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外代表人士热议2024全国“两会”
2024-03-12 发布:[党委统战部]阎双
3月4日至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我校党外人士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全国两会盛况,持续关注两会动态,掀起学习热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开好今年的全国两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校党外人士高度关注,多渠道认真学习会议重要内容,结合学校工作和个人实际热议改革成就,畅谈感想体会。
王训练
九三学社社员,原全国政协委员、学校原副校长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关键,人才资源是根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为特色明显的“211”、“985平台”和双一流高校,应积极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未雨绸缪,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不断优化学科结构,拓宽专业领域,优化重组资源,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国家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创新型地学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施光海
民盟盟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学校期刊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珠宝学院教授
热烈祝贺全国政协、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刚刚通过电视收看了李强总理在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期中注意到一点,在对2024年政府工作阐述中,顺序上和工作归类上有一个变化,即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列为第二项。指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教育归入社会公共服务和民生的政府工作中。这次,将教育与科技、人才等政府工作归为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且顺序前移。这个变化有深远意义,体现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科技创新是动力源。作为一名老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的同时,主动聚焦人才培养,为强国战略做贡献。
颜丹平
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地大委员会主委、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
李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较长篇幅谈拔尖人才建设。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当前,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突飞猛进,让我们耳目一新、眼花缭乱,同时深感焦虑。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如何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拔尖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选人机制、育人范式、支撑平台、创新能力等,各环节不可或缺,要环环相扣,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创建新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代表委员建议,要有效衔接大学和中学教育,从做好中学科学教育开始,前置性地选人育人;要从长远角度进行战略性谋划,汇聚政府和社会力量对人才培养进行实质性和长期性的支持;要打牢人才成长的基础平台;要给予人才成长自由空间,充分挖掘其创新潜力。作为一名教师,深感拔尖人才培养需要站得高,行得深,才能走得远。
邓雁希
无党派人士,海淀区知联会副会长、校侨联主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正处级)、教务处副处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第一时间收看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有感触。报告中“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的阐述印象深刻,为我未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和侨联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并做好贯彻落实。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坚持以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做好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创新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扎实推进教师数字素养的评价、提升。作为侨联主席,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积极推进学校“侨之家”建设、“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建设,凝聚学校侨联与校友会资源优势,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侨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