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院士来我校座谈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2024-07-17 发布:[党委统战部]阎双
7月12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万立骏来我校座谈交流并作学术报告。校党委书记雷涯邻、副校长刘大锰、中国侨联经济科技部综合处处长李志涛出席座谈会议。校长孙友宏院士会见万立骏院士并主持报告会。
来访期间,万立骏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师生代表300余人作了题为《电化学与化学电源研究》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电化学与化学电源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万立骏对学校侨联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希望学校侨联进一步探索新思路、新举措,积极推进“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机制建设,做好为侨服务,发挥学校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雷涯邻向万立骏一行莅临我校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学校侨联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她指出,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侨联工作,在积极做好为侨服务、推进“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雷涯邻表示,学校将牢牢把握新时代侨务工作的鲜明主题,持续在推进“侨之家”建设、“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校友会”机制建设等方面上下功夫,努力开创学校侨联工作新局面。
孙友宏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万立骏院士不仅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是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希望广大师生以万院士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万立骏一行还参观了学校校史馆,了解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成就。
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学校侨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有关活动。
万立骏院士1957年出生于辽宁大连,是日本归侨,1982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并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万立骏院士长期从事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学(ECSTM)、表面科学和电化学的交叉科学研究,发展了化学环境下的扫描探针技术,致力于能源转化和存储器件的表界面化学、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学和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设计制备了系列高性能纳米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并应用于能源和水处理领域。已在PNAS, Nature Commnication, Acc. Chem. Res., 美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 德国应用化学(Angew.Chem. Int. Ed.)等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多次入选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录。出版专著《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固体表面分子组装》。应邀担任《美国化学会志》副主编、《中国科学:化学》主编。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环太平洋区域国际化学会中国代表,SPM系列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