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文保网安备案1101080023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与数据中心

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现场汇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占比赛总分的40%。赛手经过网评,能得到现场汇报的机会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有近50%左右的赛手都没有通过网评这一关。当然,教师获得了现场汇报的机会,也说明其实力还是很好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力争在现场汇报中获得优异成绩,赢得省赛特等或一等奖,拿到参加国赛的资格。
那么现场汇报如何做才能获得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水平评价呢。我先举个两个例子让大家感觉一下。
例一:我参加某省的省赛现场评审,我们这个组有50多位赛手,国赛资格名额只有个位数。一位来自军队院校的教师,台前一站,那站姿,就立刻吸引了你。他矗立如松,眉宇间透着军人的刚毅与学者的深邃;讲课时,声音浑厚有力,言辞间似乎激荡着战场的硝烟与智慧的火花;他的每一个眼神、动作都散发着一种坚定不移的力量和决心。那么,也是非常自然地,评委们被此教师强大的气场所吸引,而在该教师的汇报内容上,自然就关注不多。结果可想而知,他获得了高分,也获得了国赛资格。这个例子说明,汇报时,你举手投足和声音中所散发出一种令人敬畏和尊重的气质,你就能获得好评。
例二:在某省赛的现场汇报环节。某高校的教师汇报的是涉及航空发动机研制的一门课程的教学创新。他介绍了这方面我国被卡脖子的背景,讲述了他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们解决卡脖子问题志向和研制大国重器的信心,他把自己是如何进行航空发动机某技术的研究并取得突破的体会放到课堂上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由此带动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生动性和说服力。该教师讲述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评审专家,也为其带领学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获得了高分,也获得了国赛资格。这个例子说明,汇报时,如果你的汇报内容是契合国家战略并让人感动的,你就能获得好评。
这两个例子给我们一点启示:当你在汇报时,某方面特别吸引专家,赢得专家好评,那些评价现场汇报的八个方面的指标,很多都会被边缘化了。根据大赛要求,评价现场汇报要从理念与目标、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思政、过程与方法、考评与反馈、文档规范和设计创新这八个方面进行评价,而你的汇报因为某方面非常亮眼,专家其实已经无暇顾及按一个个指标的对照后再给你赋分了。当然,我们也相信,上面我提到的两位赛手,在日常的教学中肯定也是非常出色的。就是按照八个指标对照打分,他们也会成绩非常优秀的。我这里只是想表达,现场汇报往往会有“一荣俱荣”“一亮照百亮”的情况。
上面两个例子比较特殊,一个是军队高校教师,一位是实际参与研制大国重器的教师。对于一般学科的教师,想在现场汇报环节赢得高分,有没有什么“技巧”类的东西支撑呢?回答是肯定的,做什么都是有“技巧”呢?更何况“技巧”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呢!
“技巧”的应用,肯定是建立在对现场汇报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基础上的,否则会弄巧成拙的。现场汇报有四个特点:
(1)风格类似“说课”。你的汇报就类似于日常你与同事们在一起备课时,告知同事们你如何上好这门课程的,也就是日常说的“说课”。
(2)重点环绕“创新”。我们现在是参加教学创新大赛,所以说课的重点就是要讲清楚你教学,新意在哪里、特色在哪里、创新在哪里。
(3)表现就是“讲课”。汇报本身,也是一种讲课,无非听课对象由学生变成了评审专家而已,所以,讲课的基本功你要非常好,包括语言表达、教态、板书、设问等等。
(4)水平赢在“重点”。考虑到大赛规定有八个方面评审指标,为了保险起见,你不得不在汇报时八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想取得很好的效果,汇报者依然要把握重点。如果你注意一下第一和第二届现场汇报的评分,八个指标的权重也是不一样的。也即,你的汇报应该把握重点、突出亮点。
在理解了现场汇报的基本特点后,下面给出一些现场汇报“技巧”供你参考。
1.呈现一个有气场的你。
汇报时,你很有气场,这本身就是讲课的魅力,上面例一种提到的那位军人教师,就是很有气场。这意味着你需要在汇报现场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或能量场,这种氛围或能量场对评审专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要:
(1)充满自信与魅力。不要脑子里老想着现场听你汇报的都是专家,这样你的心理压力就大了。你就假设他们都是你的学生,你要表现出高度的自信,言行举止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坚定有力的气质,这种气质让人们觉得你值得信赖和尊重。其实,从你的课程教学创新具体工作来说,现场坐着听你课的专家,也确实是学生。
(2)充满活力和能量。在现场汇报时,你需要保持乐观的状态,以微笑为主,适当严肃,偶尔动情。你的热情、你的感情、你的动情,就能够感染现场的专家,让他们也随之感到快乐、振奋和动情。如果你在汇报时,真的弄得让你动情到眼睛湿润甚至落泪,那你就放心吧,高分一定会给你的。
(3)充满稳定与成熟。既然你已经经过网评是获得好评的,相信你肯定是“久经沙场”的教师了,即使你是在中级组,也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此刻,你的汇报一定要保持稳定性和成熟度。汇报有张有弛,按照自己准备的节奏来。面对专家提问,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工作。你的稳定性和成熟度让专家觉得你是一个可靠的、老练的、值得信赖的。
2.呈现一个良好的教态。
良好的教态,肯定会加分的。我们认真分析一下历届省赛和国赛的获奖者,其中播音主持专业背景的教师获奖占比很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教师的教态特别好,一个眼神、一个头部动作、一个伸手,都会给人以美感。那你说,他们怎么会不得到高分呢。所以,我们也要学学肢体语言,让自己有个好的教态。这个并不难,看看肢体语言的书,对着镜子练一练,就掌握了。这里大体给出几点:
(1)保持自信的姿态。站直身体,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平衡。这样的姿态能够传达出自信和稳定的信息。
(2)运用积极的手势。使用开放性的手势,如指向、挥手、双飞臂等,来强调重点或引导评审者的思路。千万不要在汇报中抱臂、挠头、过于频繁走动等。
(3)管理面部表情。保持微笑和眼神交流,以展现出友好和关注。但汇报到涉及严谨的内容时,可以从微笑转到严肃。无论如何,不能有木讷的表情,如果你的表情是木讷的,你就已经输了。
汇报时的站位,有一种称为“黄金三角站位法”,意思是你站在屏幕/黑板的左侧或右侧,完成80%的讲述,陈述亮点数据或事实时,向前一步以强化感染力。
3.凤头开场、豹尾结束
一篇好的的文章,我们称为要“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开篇要漂亮,中间要有货,结束要有力。汇报时,也要这样,尽管只有15分钟,也要做到“凤头”和“豹尾”。
怎样做是“凤头”呢?常见的模式有:直接摆出你的教学创新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容易引起专家关注。提醒一下,有些汇报者也是以摆出问题来开场的,但不讲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这就是力度不够。很多教师开场介绍自己的课程性质和地位,教学目标等等,这些都不足以引发专家的关注度。产生“凤头”效果的另一种方式是直接给出课程建设的亮点数据,只要这些数据足以让评审者震撼,那也是一种好方式。我曾经听一位教师的汇报,他是慕课做得很好的一位教师,开篇就是给出三个数据:其参赛课程,在慕课上的单期注册学生高达到10万多人;累计注册学生超过150万人次;他的课程不仅吸引了大量大学生,还包括中小学老师和初高中学生。这10万、150万和学员来源三个数据一亮出,那么就令评审者震撼。开篇好印象,后面肯定是一路绿灯了。
“豹尾”就是汇报临近结束时,定格的画面或话语一定也是让评审专家竖起大拇指的。几乎绝大多数的汇报者的最后一页的PPT画面都是“谢谢”之类的话语,其实可以用最亮点的数据或事实结束你的汇报。例如你的结束的PPT画面,三分之二的篇幅是你的课程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截图,三分之一的篇幅是“谢谢,敬请专家指点。”几个字。这样的画面定格会持续五分钟时间的(一般现场汇报给评审者提问的时间是5分钟),漂亮的事实或数据让它多飞一会儿,肯定是有益的。笔者体会,汇报结束语和画面,就是你的课程教学产生的示范性和辐射力,这是很有“豹尾”感的。有些教师认为把“创新点”放到最后,其实你认真想想,让评审专家理解和认可你的创新点容易,还是让评审者理解和认可你的工作的示范性和辐射力容易?肯定是后者!
4.汇报的内容和PPT展示有逻辑
因为现场汇报有八个方面的评审指标,汇报者肯定有担心,某个指标没有讲到,专家会扣分。其实不必担心,指标是有的,你可以艺术性地处理。除了“文档规范”这个指标外,“理念与目标”、“内容分析”、“学情分析”、“课程思政”、“过程与方法”、“考评与反馈”和“设计创新”这七个方面,你在PPT上都要给出具体内容栏目,但你的陈述却是可以按照教学创新的逻辑来讲述的。也即:PPT上可以看到七个指标和对应的内容,但讲述是按照教学创新的逻辑来阐述。教学创新的逻辑就是:
在现场汇报环节,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例如:着装尽量以学者形象来考虑;时间一定要控制好,可以在口袋中装一个震动的时间将到的提示;PPT的设计契合学科特点,例如医学用蓝白、文科用暖色,避免太多文字、太复杂的图形;强调跨学科特点和学生受益情况;对专家的提问都要先肯定其问得好,再从容回答;等等。
毫无疑问,评委最想看到的是真实课堂的创新工作和创新带来的力量,而非完美无瑕的表演。如果你是背诵台词,那么肯定效果不好的。请充满自信、保持激情、凸显特色,你就稳握胜券了!
---来源:“大学教师之发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