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军:胶东金成矿系统【ESR,2020】
发布时间:2021-01-15 作者:[科学研究院]张帅 阅读:392次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黄金产区,其金成矿系统独具特色,不能被已有金矿床模型所概括,是发展和完善金矿床成因类型的理想选区。胶东巨量金来源与超常富集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仍存在争议,是制约其成因归属与区域找矿勘查的主要瓶颈,亟需深入研究。
聚焦关键问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浆热液演化与成矿”研究群体邓军教授及其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胶东金矿中生代成矿作用(41230311)”,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建立胶东金成矿系统
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剖析胶东金矿集区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与成矿动力学,查明了成矿地球动力学、成矿物质来源、矿质输运与定位过程、矿体变化与保存(图1)。
2、揭示“胶东型”金矿关键成矿要素
“胶东型”金矿床形成于古陆边缘与复杂造山带叠加域中;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深俯冲的扬子北缘含金沉积岩变质脱水、硫与金属并交代岩石圈地幔;成矿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拆沉作用和幔源热流上涌诱发富集地幔变质,释放含金流体;含金流体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并于中-浅地壳尺度韧-脆性转换带至脆性角砾岩带间连续成矿。
3、阐明“胶东型”金矿主导成矿机制
胶东地处华北板块东南缘新元古代与中生代复合造山带中;伴随着岩石圈拆沉与软流圈上涌,早白垩世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回撤诱发的剪压-剪张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
地质与地球化学数据揭示了含金深源H2O-CO2-CH4流体。三叠纪俯冲到华北板块之下的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含金、具重硫同位素的沉积岩变质脱水交代岩石圈地幔使之富集;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上覆侏罗纪-早白垩世富水沉积物变质脱水,进一步交代岩石圈地幔;~120 Ma,富集岩石圈地幔变质,释放含金流体(图2)。
地震泵吸导致含金深源流体沿区域一级构造—岩石圈尺度郯庐断裂迅速向上运移;区域韧-脆性变形转换过程中,含金流体在NNE-NE向二级构造及其次级断裂系统的有利构造部分就位沉淀。硫化作用与流体不混溶是主导的金沉淀机制(图3)。
流体包裹体压力估算显示胶东金矿床形成于5-10 km深度,主体为中成-浅成矿床;热年代学数据指示成矿后区域剥蚀约3-7 km。即胶东金矿床虽已部分被剥蚀,但众多金矿床(体)保存完好,深部潜力巨大。
4、完善“胶东型”金矿深源模型
“胶东型”金成矿系统模型的建立,进一步确定和巩固了该类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深源假说;对于在全球范围内识别和勘探类似金矿区具有重要意义(图4)。
图1 胶东金矿集区地质图
图2 胶东金矿床关键地质事件年代格架
图3 胶东金矿床成矿模式与作用过程概念模型
图4 胶东金成矿系统模型
邓军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开展胶东金矿研究,丰富和完善了金矿成矿理论,相关成果发表在《Economic Geology》、《Earth-Science Reviews》、《GSA Bulletin》和《Mineralium Deposita》等国际期刊;本文是基于上述研究的总结与提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Earth-Science Reviews》:Deng, J.*, Yang, L.Q., Groves D.I., Zhang, L., Qiu, K.F., and Wang, Q.F., 2020, An integrated mineral system model for the gold deposits of the giant Jiaodong province, eastern China: Earth-Science Reviews, 208, 103274. [IF=9.724]。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0.10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