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参加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的通知
25-06-12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谭艳敏   ·   浏览量 17

“超星杯”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以“以赛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教改”为宗旨,面向全国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师或教学团队,致力于挖掘、培育并展示教师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设计成果,促进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大赛鼓励参赛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大赛自2019年创办,目前已被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和《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数据统计源,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大赛组织

主办单位: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ED)、中国电子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武汉大学、超星泛雅集团

协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

官方网址:https://hcs.mh.chaoxing.com

二、参赛对象

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教师或教学团队,选定一门课程作为参赛项目:基于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或使用在线教学资源、学习管理平台,开展线上学习和线下面授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程。

参赛主讲教师近5年须对所参赛的课程讲授2轮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团队成员可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4名团队教师。

三、大赛赛制

大赛分为校内初赛、全国复赛、全国决赛三个阶段。复赛分学科专业门类评审,根据课程内容,设置“文、理、工、医、农、术”等组别。决赛评审不分学科专业门类。

1、初赛阶段

遵循教师自愿报名、学院推荐、学校遴选的原则,推荐基于线上课程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的优质混合式教学课程参加复赛。

根据大赛要求,我校可推荐3门课程进入复赛。

2、复赛阶段

大赛组委会将根据各高校推荐情况,统一公示进入复赛教师及课程信息。参赛教师或教学团队登录大赛官网,提交复赛项目作品。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根据评分排序确定进入决赛的名单并公示。

3、决赛阶段

入围决赛的参赛课程材料将在大赛官网进行公开展示。决赛为现场赛,参赛教师要结合整门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汇报并完成现场答辩(不超过8分钟)。最终将结合复赛成绩(50%)与决赛专家评审打分(50%)确定获奖名单。

四、大赛奖项

1、个人(团队)奖

根据复赛人数比例和成绩排名,按赛道择优评选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向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其余复赛教师发放参赛证明。

2、专项奖

大赛设立两个专项奖,分别是“数智教育”专项奖、“产教融合”专项奖,分别旨在表彰优秀教师团队充分利用数智技术辅助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高质量混合式教学创新。专项奖课程除满足大赛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评选标准外,还需满足相应的专项要求,具体如下:

“数智教育”专项奖:强调数智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要求参赛课程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知识图谱等先进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产教融合”专项奖:聚焦于产业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求参赛课程紧密围绕产业需求,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方法创新、环境创设及评价改革等多元化手段,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并展现出显著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申报专项奖的教师团队在填报材料时请简要说明课程在相应专项奖方面的工作内容、特色亮点及取得的成效等。

五、材料提交

1、参赛教师须提交材料:

课程教学大纲,需反映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改效果达成情况,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授课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创新举措、课程评价等要素;

课程教学日历,参考模板见附件4;

一次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样式见附件5。

2、学院审核参赛教师材料,填写推荐参赛教师信息表(附件2)并盖章扫描。

3、以上材料word版与盖章pdf版请于7月1日下班前发送至邮箱:2004011852@cugb.edu.cn。

六、其他事项

1、大赛致力于推广混合式教学设计前沿理念和实践,将开展公益性配套培训,包括初赛、复赛、赛后优秀案例推广,具体培训安排及培训资源见大赛官网通知。

2、参赛教师应保证参赛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3、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参赛费与培训费,大赛主办单位有权使用参赛教师参赛过程中提交的参赛材料(包括用于展览、出版物、媒体报道等)。

4、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系人:

谭艳敏(82323951)、邓雁希(82321765)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5年6月12日

附件1:关于举办“超星杯”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的通知.pdf

附件2:推荐参赛教师信息表.docx

附件3:评审标准.docx

附件4:课程教学日历.docx

附件5: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