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文保网安备案1101080023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与数据中心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引导高校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变革,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进而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联合超星泛雅集团举办第一届“泛雅杯”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
一、大赛主题
大赛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面向未来新质人才”为宗旨,旨在通过比赛,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形成智慧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理念及能力,引导教师将AI深度融入课程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
二、主办单位
大赛由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和超星泛雅集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新疆高校在线教育联盟等联合主办。
三、参赛对象
学校承担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近两年主讲参赛课程,并具有基于智慧课程理念进行数字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经验。
四、大赛内容
1、大赛要求
参赛课程需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技术工具、教学方法等,如构建知识图谱、借助人工智能生成资源、训练AI智能体用于教学、基于学习数据开展精准评价及反馈等措施,优化教学设计;最终构建“教师、学生、AI、智慧教学环境”四维的“师-生-机-环”共同体,开展深度混合式教学设计。
2、提交材料
参赛老师需提交参赛申请表、说课视频及一个完整知识单元(2-6学时)的教学设计样例。
说课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不超过1200M,格式为MP4。须包含课程概述、智慧课程设计理念、需求分析、痛点问题、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与目标达成等内容。
教学设计样例可图文结合,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教学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评价等,并充分说明AI赋能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五、参赛流程
1、报名及材料提交:
参赛教师需通过大赛官网(https://2024cxzhkc.mh.chaoxing.com/)提交报名信息及参赛材料,截止时间为2025年4月13日24:00。
2、初赛(网络评审):
由专家评审团对提交的参赛材料进行线上评审,评选出入围复赛的作品,预计于2025年6月份公布复赛名单。
3、复赛(现场比赛):
入围教师将受邀参加现场比赛,进行智慧课程说课和教学设计优化方案汇报,并回答评委提问。现场比赛时间及地点将另行通知。初赛成绩占60%,复赛成绩占40%,一起记入总分。
4、奖项设置
个人(团队)奖: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特等奖奖金10000元,一等奖奖金5000元,二等奖奖金3000元,三等奖奖金1000元。
专项奖:根据作品特点,设立智慧教学设计创新奖、AI教学应用创意奖等专项奖,颁发荣誉证书。
获奖教师将成为超星智慧教学研究院特聘专家,作为各种会议、学校评审、指导等特邀专家。
六、其他要求
1、参赛教师提交的所有材料需保证原创性、真实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有违规行为,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参赛资格。
2、参赛教师享有作品的著作权,但同意将作品的修改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部分权利授权给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及超星泛雅集团,以便进行展示和推广。
3、请参赛教师在大赛官网提交材料的同时,将参赛申请表、说课视频及教学设计样例等参赛材料另发送至邮箱一份:2004011852@cugb.edu.cn。
4、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谭艳敏(82323951)、邓雁希(82321765)。
附件1:第一届“泛雅杯”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章程.pdf
附件3:“泛雅杯”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参赛申请表模板.docx
附件4:“泛雅杯”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教学设计样例模板.docx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5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