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文保网安备案1101080023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与数据中心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进一步建设系统完备的数字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水平,扎实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教学实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现组织参加全国高校教师数智教育创新大赛。详细通知如下:
一、大赛简介
大赛以“创新引领,智驭未来——深化数智教育教学实践,领航数智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旨在为高校师生搭建一个开放共享、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开放式平台,推动数智教育与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支持单位:数智教育实践创新联盟、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北京深势科技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
三、参赛对象
学校在职教师(含博士后)。
四、报名形式
1.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可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4名团队教师,报名表见附件1。
2.同一课程教师(团队)只能参加一个赛道的比赛。按照大赛要求,我校可推荐5个教师(团队)参赛。
五、赛道设置
赛道1:数智赋能教学应用
本赛道旨在选拔在课程建设和应用中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创新,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优秀成果。教师可依托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参赛,数智赋能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源建设、考核评价、答疑辅导、课堂互动等。参赛教师(团队)须提交参赛课程的教学应用数据表等支撑材料。
赛道2:数智赋能校企合作
本赛道旨在选拔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开展产教融合、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优势互补的优秀成果。教师可依托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参赛。产教融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行业专家进课堂等。参赛教师(团队)须提交参赛课程的校企合作证明、成果证明等文件。
赛道3:数智赋能实践教学
本赛道旨在选拔在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运用数智技术提升互动性和体验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优秀成果。教师可依托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参赛。参赛教师(团队)须提交课程配套的实训案例,有实训平台的提供链接地址及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六、材料要求
1.大赛需提交材料
(1)参赛报名表(见附件1)。
(2)参赛申请表(见附件2),参加赛道1和赛道2的教师(团队),在申请表中须提交课程的网址等信息;参加赛道3的教师(团队),在申请表中须提交实训平台的链接地址等信息。
(3)说课视频。时长限制在10分钟以内,具体要求和技术标准详见附件3。
(4)教学设计样例。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等,并充分说明AI赋能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5)教学实训案例。参加赛道3的教师(团队),除提交1~3项之外,还需要提交教学实训案例,案例样式详见附件4。
2.材料提交要求
请参赛教师于2025年3月3日前将参赛报名表、参赛申请表发送至邮箱:2004011852@cugb.edu.cn;通过校赛选拔、推荐全国赛的教师,于2025年3月30日前通过大赛官网(https://aimatch.icourses.cn)提交所有材料。
七、赛程设置
1.大赛分校赛、全国赛两级赛制。校赛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全国赛分成初赛(网络评审)和复赛(现场比赛),入围复赛的教师(团队)现场进行说课和教学设计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
2.奖项设置。全国赛设个人(团队)奖,其中一等奖(含特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三等奖不超过30%。获奖课程将作为数智教育实践创新联盟推广课程及案例,由评审专家一对一指导,培育形成标志性成果并结集出版。获奖课程还将择优在爱课程网站展播,并在2025年5月于武汉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期间进行现场展示和交流。
八、其他要求
1.参赛教师(团队)提交的所有材料需保证原创性、真实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有违规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
2.如有问题请联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谭艳敏(82323951)、邓雁希(82321765)。
附件3.全国高校教师数智教育创新大赛教师说课视频标准.docx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24年2月25日